教育质量

武汉市财政学校2020年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0-12-07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武汉市财政学校成立于1953年,是一所培养现代财经商贸类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公办全日制普通中职学校,现隶属于武汉市财政局,是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教育部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学校、教育部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中心教研组组长学校、全国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位于汉阳大道790号,校园占地面积13.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余平方米。校园内苍翠环抱,四季飘香,绿化面积达5.1万余平方米,是闻名省内的花园式学校。学校秉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践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校训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增强办学能力,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学校连续8届被授予湖北省文明单位,先后被评为武汉市“群众满意的中小学”、市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合格学校”、市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2学生情况

目前,在校学生人数共计2564人,与2019年保持相对稳定。其中2020级新生903人,2019876人,2018785人。在校生中共青团员686人。2020届毕业生共834人。学生总保持率为99.36%

 

1学生情况

1.3教师队伍

2020年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29人,专任教师总数达136人,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15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6人。本科学历107人,占比79%,硕士37人,占比27%;正高级职称教师2人,占比0.5%;高级职称教师50人,占比37%;中级职称教师39人,占比29%;专业教师76人,“双师型”教师66人,占专业教师比率87%;学校师生比为117.6。兼职教师10人。

2教师队伍

1.4设施设备

2019年比,2020年校园互联网出口宽带保持300Mbps;教学仪器设备4416.3万元,其中新增255万元,生均达到1.72万余元;学生教学用计算机1345台,每百生拥有教学计算机数量约为52台。校内实训实习基地9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6个。



3学校设施设备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职业素养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行职业素养学分制,应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学生德育学分考核体系。2020年,学生德育学分合格率达到99.3%。重视团的组织建设,全年共有297名学生参加了业余团校,有90名学生加入共青团组织。

积极参加文明风采及各类竞赛活动。2020年在第15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武汉市比赛中,报送了6幅作品参加武汉市级比赛,其中1幅作品被选中参加省级文明风采大赛。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1个省级二等奖和12个市级一等奖。

2.2在校体验

学校在校生活紧张有序、丰富多彩。引进红兴基地管理团队,对全体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住读学生周日晚上到校、周五下午离校;每天有早晚自习,有10门以上的“第二课堂”放学后向学生开放。学校建有标准化运动场、1400座剧场、400座学术报告厅,广泛开展朗读者比赛、“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系列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对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体育课实行选课制,可选修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等兴趣项目。

教学上,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学校每学期组织各班学生进行网上评教,2020年下半年学生评教综合满意度达到99.39%。下半年教师上课164人,评教90分以上109人,80-9054人,80分以下1人。

学校组织对三个年级的学生开展抽样问卷调查,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为95.14%;对学校的实训设施满意度为95.3%;对图书与教学设施满意度为95.62%;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满意度为94.33%;对校风校纪满意度为94.39%;对学校的医疗服务满意度为92.7%;对校园安全满意度为96.34%。组织对2017级毕业生开展抽样问卷调查,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为98.46%

 

图4 学生评教满意度

2.3资助情况

学校按《财政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及《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严格落实国家免学费、市政府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享受国家免学费学生2919人次,总计金额350.28万元;享受市政府免学费学生2148人次,总计金额257.76万元;享受助学金学生596人次,总计金额59.6万元。

学生资助情况图

2.3.1市政府励志奖学金: 经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民主评议等评选程序,3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市政府励志奖学金。

2.3.2 国家奖学金:经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民主评议、校内公示等评选程序,4名学生获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

2.4就业质量

2020届毕业生834人,其中807人升学,占96.76%8人就业,升学就业率97.72%,专业对口率97.12%2020届学生毕业率99.64%

学生初次入职工资起薪基本在2000-3000元之间。

6  2020届毕业生升学就业情况

2.5职业发展

近两年,学校毕业生通过技能高考、“3+2”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途径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在普遍升学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相较于以前变窄。今年学校毕业生834人中有27人未升学,其中8人选择就业,就业去向主要是酒店、餐饮、自主创业等领域,另有19人选择在家备考自学考试或待业。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2020年,学校共开设会计、金融事务、物流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数字媒体、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西餐烹饪、网络信息安全9个专业。根据现有“3+2”五年制分段学制、技能高考和中职就业不同培养方向,分别制订了体现三种培养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主动适应我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发展,逐年扩大新兴服务业专业办学比重,申办西餐烹饪和网络信息安全两个新专业。主动加快新型现代服务业专业布局,着力打造财经类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和商贸服务专业群三个专业群。

 

2019

2020

连续开办

专业

在校生合计

比重率

在校生合计

比重率

年数

会计

1240

49.48%

1193

46.53%

41

物流

222

8.86%

214

8.35%

17

金融

199

7.94%

241

9.40%

23

数字媒体

273

10.89%

270

10.53%

11

电子商务

270

10.77%

275

10.73%

8

酒店管理

184

7.34%

142

5.54%

10

轨道

118

4.71%

162

6.32%

7

网络信息安全

 

 

41

1.60%

1

西餐烹饪

 

 

26

1.01%

1

合计

2506

10000.00%

2564

 

 

学校专业发展

3.2教育教学改革

3.2.1开展线上教学,形成在线教学资源。学校落实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要求,开展超星平台在线教学培训,形成超星在线、中国大学MOOC、腾讯课堂、福思特考试管理、在线直播、网络群聊等多种在线教学平台,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学校68名教师开设网络课程46门,日均在线学习学生达2200多人次。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组织疫情知识课堂和心理健康知识课堂上线,落实每堂课课前五分钟“课堂思政”。为巩固在线教学成果,学校建设形成12门课程在线教学资源,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学校市级课题《后疫情时代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获准立项。

3.2.2开展1+X培训,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成立跨专业师资团队,共同参与教学培训资源的研发;采用主讲加助教的方式,形成培训合力;实现X证书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核心课程内容的课证融通,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引入学徒制企业导师共同参与培训,形成特色,会计专业目前有8人次企业导师获得会计相关1+X证书培训师资格,为今后推进1+X与学徒制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学校成功申报了《物流管理》、《智能财税》、《网店运营推广》等71+X试点证书,全面开展培训,培训规模达到296人。

3.2.3搭建教学展示平台,促进教研教改。学校组织了8次在线教学公开课、4次在线教学研课会,搭建平台探究在线教学模式,课前组织学习优秀教学资源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在线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全程评价体系。研课中总结了在线教学的成果,探讨中职学生在线学习自主性、后疫情时代的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改革新理念。继续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教改氛围。

3.2.4深入校企合作,探索产教研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引入姜大源教育名家工作室,通过产教研三方互动,以姜大源核心研究团队开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为引领,以教学科研项目和改革项目为抓手,有计划、分阶段、系统化地稳步推进学校“三教”改革。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创新团队,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开发高质量的专业课程、专业教材,逐渐形成具有现代职教特色、校企双主体实施、可推广辐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3.2.5疫情期间,学校提升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组织录制了“西点烘焙”、“书画装裱”在线教学视频,使学生在家里也能够参加创业课堂的学习,参加远程培训的学生达1266人次,培训课时共计6254小时。修改了西点烘焙、陶艺、等5门创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加强对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创业培训建设,新开设“珠宝鉴定”、“雕塑”创业课程,同时开展健身教练、康养、家政等培训项目市场调研,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

教育教学改革

3.3教师培养培训

3.3.1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组织7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5名教师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7名教师参加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活动培训,30名教师参加中职公共基础课新课标培训,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3.2通过课堂、网络等形式,组织校内公开课活动。完成15名教师的公开课教学展示,75名教师的推门听课和在线听课,共368人次参与听课,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5名教师报送4件作品参加2020年湖北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其中2个微课作品分获一、二等奖,2个课件获二等奖。学校教师主编的8本教材入选 十三五 国家规划教材。

3.4规范管理情况

3.4.1严格对照防疫达标认定标准,全面做好复学复课及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根据《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工作的通知》精神及《全市教育系统校(园)防疫达标工作认定方案》标准,学校成立开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门禁防控、应急处置、教学保障、后勤保障、秩序维护、信息报送、舆情宣传和心理疏导等8个专项工作组,制定并落实“两案九制”及就餐管理、防疫用品管理、应急隔离等15项具体工作方案或制度,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校园安全有序。

3.4.2继续落实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修订了学校《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继续进行ISO9000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并接受了外部监督审核。继续进行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按要求分别完成了教育部和市教育局2020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完成2020年职业院校评估工作。

3.4.3贯彻落实《武汉市财政学校学生德育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以考勤纪律、考试纪律、着装纪律、班级卫生、校园吸烟、校园欺凌、寝室安全等为抓手,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及专项整治。每周对学生德育学分进行评分,要求德育不合格的学生进行整改。与2019年相比,学生德育学分不合格率下降了0.89个百分点,优秀率上升了0.76个百分点。

3.4.4完善学生心理状况监测机制和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在各班设立心理委员,组织开展“心理委员基本素养”等为主题的3次心理委员培训,通过班级群进行3次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结合疫情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测评活动,累计完成171人次的新生访谈,对5个班级开展15次团体辅导。组织20级全体学生开展1次心理健康及适应能力的专题讲座。日常开展学生个体心理辅导43人次。

3.4.5继续推进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结合制度运行中的问题,继续对学校采购项目管理办法等内控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强调项目预算的前期论证流程,以及项目实施后绩效目标考核要求。对各科室执行进度过缓项目余额实施收回并统筹安排,加强支出进度管理。开展资产清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采用智能管理软件,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3.4.6落实行政后勤服务保障。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后勤保障工作职责,加强校园消杀、防疫设施及物资储备、就餐管理、应急处置、卫生防疫及卫生服务等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组织食堂主要从业人员及外包餐饮公司相关负责人开展食品安全培训,组织全校学生观看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片。按进度要求完成学校年度采购预算项目72个。

3.4.7全面落实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组织分级签订治安、消防责任状,明确安全工作职责。开展消防安全检查18次,下发整改通知书9次,整改消防隐患9起。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期间校园门禁管理规定,继续对进出校园车辆尤其是夜间停放学校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清理外来车辆50台。组织开展实战逃生演练等各类安全警示教育、消防培训4次。

 

规范管理情况

3.5德育工作情况

3.5.1德育课改革: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利用德育课课前10分钟,完成32个学生时事政策热点教育,线上线下向学生宣传伟大的抗疫精神,宣传学校广大教职员工的奉献精神,将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担当、奉献精神教育、法治教育等融入课堂。充分利用教学直播平台开展教学研究,讲活思政课启动2020年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根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精神,落实新课标,以职业规划与心理健康课为基础,开展《以“议题情境”为依托的新课标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探索情境议题式德育教学改革方向

3.5.2校园文化建设:着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组织开展6期学生“道德讲堂”;结合学校师生在疫情期间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等事迹,开展“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抗疫系列在线主题班会4期。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校园垃圾分类宣传、“朗读者”活动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

3.5.3开展社团及“第二课堂”活动: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高雅情操,学校开设啦啦操、古典舞、街舞、动漫、汉服、足球等6个学生社团;开设爵士、吉他弹唱、情景剧、啦啦操等6门文体类“第二课堂”,以及汉绣、茶艺、西点烘焙、咖啡调制、陶艺、雕刻等12门“创业课堂”。

汉裱工坊中学生们在实操

3.5.4学生会建设:广泛搭建基层团组织新媒体工作平台,着力加强团属新媒体体系建设(即团委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说说、美篇),通过新媒体宣传网络正能量,截至11月新浪微博发博量128,点赞量208,浏览量113819QQ说说发博量146,点赞量4255,浏览量67500;美篇发博量44篇,点赞量68,浏览量3083

3.6党建情况

3.6.1党委班子带头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及开学复课有关工作精神,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8次。以“支部主题党日”为载体,开展疫情防控专题、“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支部书记党课等主题教育活动12次。组织党员参加市财政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宣讲等各类学习169人次。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参与疫情防控、防汛抢险、社区下沉服务等工作。

3.6.2制定2020年学校党的工作要点,明确学校党的工作总要求、工作重点和主要工作任务。修订完善《武汉财政学校党委会议事规则》,进一步明确会议内容和程序,推进党委民主、科学、依法决策。进一步落实党委、党支部、党小组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开展谈心谈话8人次。

3.6.3制定《武汉市财政学校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常态化廉洁教育提醒。落实市委、市财政局第二十一个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部署,组织开展2020年宣教月知识测试和党风廉政专题讲座活动。组织学习《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进一步规范检举控告秩序,正确行使监督执纪执法权力,营造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的良好环境。

3.6.4制定《武汉市财政学校2020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计划》,按照市、区文明单位创建测评体系要求,明确文明单位创建目标任务责任清单。开展“同心抗疫 爱国力行”主题摄影比赛,37位教职工提供145幅摄影作品。组织6名教师参加市财政局“党建促发展 建功新征程”演讲比赛。通过学习强国、今日头条、掌上武汉等媒体报道学校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抗疫事迹37篇,弘扬逆行而上、勇于担当、携手抗疫的正能量。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4.1.1校企共同开发工作过程化的会计学徒制实训手册。学校会计专业与神州顺利办武汉分公司、畅捷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生产性实习基地——“会计梦工厂”,根据近两年实训基地的实践经验,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研发了基于工作过程、体现工匠精神的会计专业实训手册。

4.1.2依托1+X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会计专业与中联集团紧密合作,校企共建智能财税实践教学基地,在课证融通、教师实践、社会培训等方面深入合作,优势互补,我校16名教师获得培训师资格,学生在首次全国1+X智能财税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中名列全国前矛。物流专业与北京中物联培训中心合作开展物流管理1+X培训,北京中物联4名培训师全程参与指导我校72名物流专业学生的培训工作。

4.1.3学校与北京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网络信息安全新专业建设。强化实践技能教学,共建我校网络信息安全实训室,引进360公司网络安全实训设备和实训管理平台及涵盖200个靶场实验的网络安全教学资源包;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参与我校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为学校开展5天的线下实施培训和前期师资培训,提升网络安全师资能力;引进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专家为我校学生授课,为学校新专业教学提供师资保障,增强了校企双方的人才队伍建设。

5.社会贡献

5.1疫情防控服务

5.1.1完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建设。学校被紧急征用为疫情防控隔离点后,克服物资短缺、物流停运、交通封堵等困难,完成了隔离点所需500套床上用品的紧急采购与运输,保证了隔离物资的及时到位。在党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组成50余人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队,经过两天两夜的连续奋战,完成了4个楼栋共386间宿舍的卫生清理、床铺整理、水电调试以及每个房间13项生活物品配置摆放任务。学校隔离点累计留观密接人员170人,康复者隔离183人。



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建设

5.1.2下沉社区参与抗疫。疫情期间,学校组织96名党员干部下沉基层社区,积极参与社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其中7名党员干部分别担任下沉干部临时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群众工作队长等职务,织牢织密社区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学校2名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中积极下沉社区参与志愿者服务,被授予“汉阳区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学校获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集体。

党员干部参与社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

 

 5.2防汛值守服务

2020年暑期,学校成立学校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制定防洪抗旱工作方案,组织101名教职工参与了汉阳区永丰街的防汛值守工作,保障了辖区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mmexport1607321573137

永丰街为学校防汛工作授予锦旗

 

5.3下沉社区服务

学校认真落实市委、市财政局、汉阳区有关工作部署,及时与汉阳区鹦鹉街杨泗社区、瓜堤社区对接下沉服务工作,并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服务。140余名党员深入社区开展清洁家园、困难帮扶、安全巡逻及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各种服务工作。

5.4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面向现代服务业,突显财经特色办学,形成了“读财会,到财校”的广泛社会认同。2020年,571名毕业生通过技能高考升学,567名学生达到了专科录取线,10名学生达到了本科录取线。

5.5社会服务

5.5.1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社区进校园暨创业工坊学生作品展示活动,分别组织玫西社区28名居民到学校参加创业工坊的学习及线上视频观摩技能大师授课;组织40余名社区群干参与西点烘焙、茶艺、珠宝鉴定等创业课堂观摩体验活动。同时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截至11月底承办社会培训规模达1883人次,组织文化传承培训达2929人次,总课时26210课时。汉绣、汉裱创业工坊申报了“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

为社区居民讲授西点制作知识

 

5.5.2服务社会考试。承担组织了2020年度武汉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2020年度湖北省公务员公开招聘考试等13场考试的考务工作,考试规模达到5万人次以上。

5.6对口支援

5.6.1为提升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基础能力建设,对口帮扶三年来,学校共投入帮扶资金360余万元,援建利川职校会计专业高水平实训室和农艺智能温室大棚建设,推进了该校专业建设发展。2020年,学校组织第三方及校内专家对援建利川职校项目开展了绩效跟踪评审,注重帮扶绩效。经评审,我校所援建项目均达到援建预期效果。针对利川职校铜锣坝校区住校学生娱乐活动少的问题,我校还帮助该校设立小型图书室,捐赠各类图书200册。

5.6.2用好扶贫平台,支持消费扶贫工作。学校按照湖北省财政厅、武汉市财政局等部门关于推进政府采购支持消费扶贫工作等有关要求,通过“扶贫832平台”,按照消费扶贫标准,组织为教职员工采购了一批价值11.75万元的利川市农副产品,帮助解决利川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增强市场信心。中共利川市市委、市人民政府发来感谢信向学校全体师生表达谢意。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学校是经市编办核定机构和编制的一级部门预算单位, 学校办学经费由市级财政根据学校职能和年度主要工作任务预算安排。2020年年初预算收入10,132.6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9,733.85万元、事业收入248.78万元、其他收入150.00万元;预算支出10,132.6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6,937.63万元、项目支出3,195.00万元。

6.2政策措施

学校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校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武汉市财政局作为学校的主管单位,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赋予学校充分自主权,积极推进学校建设成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更好地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

7.特色创新

7.1校企合作,共同促进会计专业建设。学校会计专业与神州顺利办武汉分公司、畅捷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生产性实习基地——“会计梦工厂”,在近两年实训基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共同研发了基于工作过程、体现工匠精神的会计专业实训手册。与此同时,作为湖北省第一批“1+X智能财税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院校,在1+X试点工作中,学校积极参与证书的师资培训,有16名教师先后获得培训师资格。我校学生在首次全国1+X智能财税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中通过率在中高职院校中名列全国前矛。学校与该证书评价组织中联集团紧密合作,校企共建智能财税实践教学基地,在课证融通、教师实践、社会培训等方面深入合作,优势互补。

校企双方共同研讨

一年级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企业认识”实践

 

校领导参加财经专业委员会议

 

7.2结合疫情开展学生德育改革。建设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实施德育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充分利用德育课课前10分钟,完成32个学生时事政策热点教育,通过线上和线下向学生宣传伟大的抗疫精神,将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担当、奉献精神教育、法治教育等融入课堂。开展“从疫情防控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微党课,讲活思政课。同时,为加强疫情期间的学生德育工作,使学生们在疫情中得到成长、历练、进步,学校组织开展了“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抗疫系列在线主题班会、线上抗“疫”承诺宣传、线上打卡自律及“美丽生活,劳动创造”线上主题活动等德育活动。



“从疫情防控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微党课

“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抗疫系列在线主题班会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是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离真正意义上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还有相当距离。主要在于建立在就业前提下的现代学徒制运行缺少必要的外部支持。

二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不同专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在于部分专业社会职业认证体系不完善,基于企业实践层面的双师路径又由于现实教学工作的压力而难以全面实施。

三是学校内部控制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和内控管理效能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学校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